木耳黑米、鐵觀音烏龍茶……今年全聚德及仿膳的中秋月餅在口味上做出了很多“大手筆”改動,還推出了米皮月餅和法式月餅、流心月餅,甚至還有辣味肉松、油柑等流行口味餡料。目前多家知名餐飲企業(yè)開始了月餅預訂及銷售,業(yè)內認為,消費回暖疊加今年中秋國慶假期相連,餐飲企業(yè)將迎來“月餅大年”。
在物質匱乏年代,月餅是稀缺的美食,只有在中秋節(jié)才能吃到,成為不少人難忘的歲月記憶。在消費社會,月餅并非什么稀罕的美食。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,不少餐飲企業(yè)都在求新求變,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選擇,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。
伴隨著社會流動的加速,親友之間的團聚成本更高,合家團圓更是不容易。月餅不僅是一種美食,也承載著人們的情感歸屬與精神寄托。月餅具有很強的符號屬性,人們在意的不是食物本身,而是食物背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關系。從“將就”到“講究”,消費文化的變化,要求餐飲企業(yè)在月餅制作上不能故步自封、踟躕不前,而是要大膽地改革創(chuàng)新。
不論是口味越來越差異化,還是食材越來越多元化,抑或注重發(fā)掘和利用傳統(tǒng)文化,月餅不僅要滿足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的味蕾,也要彰顯他們的審美能力、文化品位和生活格調。外觀設計上運用了年輕人喜歡的“多巴胺”色,通過電商進行線上銷售,加大推廣力度;為了爭奪月餅市場份額,知名餐飲企業(yè)往往盡己所能、竭盡全力。